正月十五赏花灯,南京秦淮灯彩历久而辉煌,倷伲无锡清名桥灯彩也曾盛极一时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年一度的南京“秦淮灯会”观灯最高峰即将到来。在无锡,惠山古镇景区、拈花湾等地的元宵灯会也已热闹开场。秦淮灯会历史悠久,闹了千余年的南京夫子庙传统灯市,直到今天,秦淮灯彩的占比依旧很大。可无锡灯会早已是“外来”灯彩一统城下。无锡市级非遗项目清名桥灯彩传承人景天福盼着清名桥灯彩再次亮灯的时刻。
市级非遗清名桥灯彩因人得名
灯彩,又叫“花灯”,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它与流传中国民间的元宵赏灯习俗密切相连。据考证元宵赏灯始于西汉,盛于隋唐,明清尤为风行。假如没有景天福,无锡就没有清名桥灯彩这一非遗项目。无锡本地工艺品行业,曾经有过短暂的手工制灯历史,但并未产生影响。景天福1949年生于丹阳,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经人介绍娶了无锡姑娘,后定居无锡。八十年代,景天福在家门口开了间清名桥彩灯厂,带领十多个工人做灯彩。那时起,无锡正式有了灯彩制作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在无锡,做灯彩从我开始。”景天福这话不假。年轻时,他在老家的工艺厂做过工,到无锡又跟泥人师傅学做泥人、做泥塑模具。景天福悟性高,动手能力强,这都为他学做灯彩打下了基础。景天福35岁起做灯彩,他的手艺是在南京、苏州、句容等地学的。
景天福今年70岁,在大窑路住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天福”,邻里之间都知道景天福做灯彩的本事,但他家的老房子里却看不到一件灯彩作品。景天福家客厅墙上的醒目位置,挂着“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名桥灯彩”的牌子。这是他家唯一能证明他是这门手艺人的物件。可为什么没有作品?哪怕一只灯笼?“断断续续在做,年纪大了,再说家里哪能放得下?”景天福现在很少做灯了。跟很多老艺人一样,景天福错过了前几批无锡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2013年,清名桥灯彩入选第三批市级非遗。这个项目之所以定名为“清名桥灯彩”,景天福说是因为他一直住在清名桥附近,而清名桥又是无锡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他跟这座城市一样,对清名桥灯彩充满了期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灯彩盛期
虽然现在在无锡很难看到景天福的灯彩作品,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景天福做的灯彩每年都会出现在城中公园、锡惠景区、灵山等地,流光溢彩。清名桥景式灯彩是无锡古运河畔一朵艺术奇葩,它独具江南特色,不仅具有自贡灯彩的高大宏伟,更有着南京、苏州等江南灯彩的精湛细腻,题材多样,声、光、色、动具备。上世纪九十年代,剧组扎堆进驻无锡唐城、三国城等影视基地拍摄影视剧,登门找景天福定制道具的人也接二连三。“他们拍电视的很多道具,包括皇帝的华盖都是在我这儿定做的。”活多的时候,订单都要提前一年找景天福预约。后来,剧组为了节约成本,很多道具就自己做了。再加上影视后期制作水平的提高,有些道具甚至可以后期合成,就少有剧组找手艺人定制了。
2000年以前,手工制灯行业普遍还行,景天福灯彩事业的兴盛期也集中在他38岁至50岁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这十多年间。那时候,他不但在无锡本地办景区灯会、职工灯会,还把灯会办到了全国,近的江浙一带,远的甘肃、宁夏,来自无锡的各式灯彩,小到手提灯笼,大到高7、8米的组景,闪耀各地,收获了无数好评。那会儿,景天福办灯会一般采取跟当地门票分成的方式进行运营。那个年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单一,一场热闹的灯会往往全城出动。而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人们对手工的尊重开始回归,灯彩大有市场,只是各地张灯或办灯会,往往会直接包给更为便捷的广告公司了,以景天福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式手工制灯艺人普遍面临生存挑战。
工艺复杂成本高手工制灯式微
从2006年至2013年间,本报曾多次报道景天福的灯彩手艺,也提到他一度不再制灯。“利少,成本高。”打击着景天福的制灯热情,再加上他的身体不好,年龄增长,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新作品了。灯彩制作工艺复杂,需要构思、设计图纸、购置材料、找搭档配合、糊灯、手工上画等步骤,细化的工序更是繁多,所需成本也随绸布、铁丝、花边、灯穗等材料的涨价而增长。做一只小花灯需要一两天,成本上百元;大的组景要做几十天,成本上万至几十万元都有。景天福强调,“人家做的我也能做。”在他看来,工艺大家都可以掌握,但手艺的细腻与否要看个人了。传统花轿多为木制而成,2010年,景天福把他的灯彩制作技艺用在了花轿制作上,样式新颖,造型美观,独树一帜,创新了灯彩。
这些年,景天福的灯彩做得不多。他原创的凤凰、鸳鸯、亭台、蒙古包等十多种样式的清名桥灯彩花轿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大公桥堍中国丝业博物馆里有一顶供游客参观,成了展品。“现在这个行业普遍不好。”景天福跟各地同行保持着联络,就连做得较好的南京灯彩艺人也面临着各种问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仍是灯彩艺人的主要生产方式,灯彩艺人老龄化现象突出,制灯成本太高,机器生产的塑料灯、折纸灯价格低廉充斥着灯市……这些问题都成为灯彩制作技艺的传承危机。目前,无锡街头、景区挂灯彩或是办灯会,大都外包给广告公司,或从外地买彩灯,在景天福眼里,这些灯不好跟纯手工制作,饱含匠思的灯彩相比。
期待社会力量参与让手艺传承
秦淮灯彩是南京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发展至今依旧红火,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一年一度的秦淮灯会,政府搭台,民间唱戏,虽然也有外来花灯,但秦淮灯彩始终占有重要一席。为了让秦淮灯彩事业良性发展,2014年,南京当地专门成立了灯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地方文旅集团、国内灯彩行业龙头企业等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组建而成,主要从事国家级非遗项目“秦淮灯会”“秦淮灯彩”的抢救性挖掘、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与创新型发展,有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有了正规渠道的灯会招商,每年的秦淮灯会,都会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数百万人次游客到南京观景赏灯,“秦淮灯彩”的品牌效应显著,老手艺也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灯彩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会失传,因为老百姓喜欢。”作为无锡市级非遗项目清名桥灯彩的唯一传承人,景天福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清名桥灯彩世代传承下去。但他无奈地表示,因为灯彩的制作成本太高,这一行当很苦,对手艺人要求又高,要求会焊、会糊、会画,还要有立体造型感,易学不易精,因此,使得这一非遗项目多年来发展缓慢。传承人无力而为,急需社会力量的加入,南京传承秦淮灯彩的做法值得无锡借鉴。景天福也认为,时至今日,手工制灯仍有市场前景,在工业化生产为主导的今天,有传统、纯手工、带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东西会越来越受欢迎,而他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关注清名桥灯彩,跟他一起为重新点亮清名桥灯彩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