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又称甲马,是道教和佛教供奉的纸质神像。始于唐代,两宋时已十分兴盛,其制作和使用几乎遍及全国。
无锡纸马盛于明清,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深受宫廷喜爱。其形式独特,制作精美,题材广泛,共有百余个神像,其中“路头”是独有的。无锡纸马,名冠于世,并有“纸业公会”协调纸马业的营销。在中国美术史、民俗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无锡纸马分布在以无锡城区为中心的无锡城郊一带,自创始后,历代均有专业艺人。其生产、销售有两种形式:一为自产自销,一般是前店后作坊式的家庭作坊;一为规模不大的专业印制,批发给各纸马点销售。
传承手段是以家庭作坊、店铺为依托的子承父业或收徒拜师。
无锡纸马店众多,1946年在“无锡县纸扎业同业公会”登记在册的会员“店铺”有42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时代变迁和观念变化,纸马业衰落乃至湮灭。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纸马的历史、人文、艺术的价值重新被发掘和认识,而无锡纸马经抢救保护,也得以重睹芳容。
无锡纸马的重新发掘是与陶揆均分不开的。陶揆均自幼随父亲陶逸甫学习制作纸马。对无锡纸马制作各个环节都身体力行,因而了然于胸,对无锡纸马的文化内蕴、使用情况以及整个行业的情况均较熟稔,对无锡纸马的“复活”、“复原”积极性很高。
由陶揆均提供亲手绘制的十份雕版样稿,请无锡民间雕刻高手黄稚圭用老的楠木雕成十块印版,陶揆均制作了近百个品种的纸马并口述相关资料,2011年又制作了一批“粗张”。陶揆均的孙女陶晓梦,参与了纸马的制作和资料的整理,并传承祖业,这两年来,在艺术收藏、实用生活、旅游商品等方面作了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2007年3月无锡纸马入选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令人惋惜的是,纸马的生存和传承情况堪忧。唯一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陶揆均已去世。目前,陶揆均孙女陶晓梦正申报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 完 —
文化梁溪
传播优秀文化
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