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非遗
非遗丨省级项目介绍:无锡灯谜
发布时间:2019/09/20   点击:1345

灯谜,即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又叫“灯虎”。猜灯谜又叫“射灯虎”。谜语来源于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庾词”。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代,猜谜盛行。在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明清时代,猜灯谜成为了民间十分流行的益智游戏。




灯谜作为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猜、制灯谜,需要符合以下五个基本原则:谜面要成文、底面不相犯、扣合无闲字、成谜须别解、事例符事实。灯谜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变化多样性,融文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群众性五个特性为一体。


无锡地区的灯谜源远流长。东汉时期义兴(今宜兴)太尉许戫庙碑在唐代重建时,刻有曹娥体灯谜“谈马、砺毕、王田、数七”,谜底是“许碑重立”。此谜被收录进《全唐诗》第877卷“谚谜”之中。至宋代,无锡费衮写的《梁溪漫志》中载有“儉”字谜及其他类似于灯谜别解的文字游戏故事。明代的时候,江阴袁舜臣曾作“辛未状元”诗谜。该诗谜被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借为《射雕英雄传》中的情节,广为人知。清代乾隆年间,无锡甘露荡口地区的贡生华守谟,作《鹅湖灯市词》长篇叙事诗,其中用了“更有鸡坛文秀士,四壁藏谜看射覆”等70个字重现当时元宵节猜灯谜的场景。




清代寄畅园后人秦永年曾著有《来生福弹词》,在书中引入了21则灯谜。咸丰时期,邑人企杜编著的《龙山灯虎》刊行,集谜800余则,为历代谜家所推崇。到了清末民初,无锡第一位报人邹弢,在上海滩发表小说《海上尘天影》,在第四十四回设置了中秋佳节猜灯谜、行酒令的场景,设谜14条。


民国时期,无锡走出很多名人,很多大咖也涉猎灯谜。如入职孙中山总理陵园管委会的施纶,为北平丁卯谜社的创始人之一;民初“三大名记者”之一的宜兴报人徐凌霄,以及他的两个兄弟,都是北平射虎社的成员;设计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著名漫画家张光宇曾参加上海大中虎社,并在灯谜刊物上发表有多幅漫画灯谜。而地方乡贤如冯绪承、张静庵、王传镒等,也都自费结集出版载有灯谜的文艺书刊。




  • 上一页
  • 回到顶部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