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
膏
糖
制
作
技
艺
始于唐朝名相魏征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相传魏征将草药磨成粉末同梨汁一起煎熬,给其久病老母服用,疗效甚好,其母非常喜欢。后来这种方法流传开来,成为疗效食品梨膏糖。
俗称“小热昏”的民间传统曲艺又叫卖梨膏糖曲艺,曾在上世纪唱响无锡的大街小巷。梨膏糖和“小热昏”是二个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无锡卖梨膏糖的传统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分为“文卖”和“武卖”两大种。“文卖”指摆个摊位,不到处吆喝,而“武卖”则是一边卖糖一边说唱,所唱内容以实事新闻、笑话故事为主,因涉及讽刺当时反动当局的劣迹,避免当局查究干涉,便自称说唱属于“发高烧”、“热昏头”的胡言乱语,故名为“小热昏”。
梨膏糖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选料优选,制作过程也需要用到特制的工具,包括:有一定比例的方板方尺、大药锅、竹板等,选取上好的川贝母、陈皮、桔梗、半夏、积壳、南沙参等十八味中草药按一定分量配合融洽,磨练成粉,再佐以老冰糖,新鲜鸭梨汁水,煎熬五十分钟,人不能走开,一定要随时关注糖的变化,等待其收练成膏,药充分发挥其作用,制作人需要有充分的经验方能做成,多一分火候则过头发泡,少一分则无法凝结成膏。火候到位后,就是打板冷却。这一步决定梨膏糖是否能浇筑成型。打板的数量也要由老师傅根据经验决定,否则无法做成。
梨膏糖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艺配合民间秘方相辅相成,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其止咳化痰、清喉润肺的功效非常显著,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记忆。
周仁娣、尤茂盛、徐月芬都是梨膏糖第四代传人。2016年1月梨膏糖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END—
文化梁溪
传播优秀文化
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