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设施
文化资讯
【云上梁图】一颗荔枝入画来:儿童国画启蒙课

一颗荔枝

入画来


儿童国画启蒙课

每年的5月到7月是荔枝的赏味期,

今年的荔枝好像特别“红”

频频跃入大众视野,

成为夏日的文化热词。

“长安的荔枝”引发热议

——这部由著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

以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传奇故事为主线,

生动再现了千年之前的热血与艰辛。

剧中,荔枝不仅是“一骑红尘”的皇家贡品,

更是人性与权谋的缩影,

激发了无数观众对中华历史的遐想。

荔枝这一南国佳果,穿越时空,

在现代荧屏上焕发新机,

让人不禁感慨:小小一颗果,承载的何止是甘甜?

追溯历史,荔枝早已是中国文化的璀璨符号。

自古以来,它就被誉为“果中之王”,

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唐代诗人杜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万里的

“甘露落来鸡子大,晓风冻作水晶团”,

则以细腻笔触描绘出荔枝的形态,

宛如晶莹剔透的艺术品。

宋代文豪苏轼则豪情万丈地吟咏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抒发对岭南风物的无限眷恋。

王安石在《荔枝赋》中称其为

“红绡裁成白玉颗”,

赞美它的色泽如画、内蕴丰盈;

古书《岭南异物志》有载,

荔枝还被用作外交礼物,

曾远播波斯湾,展现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

荔枝的这些故事和诗句,

不只是历史的尘埃,

更是国画艺术的源泉。

在传统国画中,

荔枝常以“吉祥之果”入画

——饱满的果实象征丰收与幸福,

火红的皮壳映射生命的激情。

画家们运笔如泼,用水墨勾勒荔枝的形态,

既写其形,更传其神。

它启发我们在水墨间感悟自然之美、文化之根。

值此荔枝飘香的季节,

让我们一起踏上艺术之旅:

画一颗荔枝,学一份专注,

让孩子们在墨香中体会千年诗韵,

亲手描绘这份来自南国的雅致风情。


课程介绍

扫码一起画荔枝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适合从零开始学习国画的小朋友,集合基础的、技巧的、全面的课程教学,集合多年绘画经验的讲师培训教学,让你真正感受国画的魅力,最接地气的实战培训,学了就会,会了就用。

讲师介绍

周敏蔼,敏敏老师,著名画家、书法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美术家协会理事。

种一粒种子,待满树丹华。

荔枝的故事跨越了千年时光,

承载着无尽诗情与文化记忆。

期待孩子们在笔尖的舞动中,

重温古老传奇,
 感受国画艺术的纯粹魅力,

也让这份夏日灵感在心中生根发芽。



【完】

来源:江苏图书馆

审核:小月、橡皮、葡萄

发布:十二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