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而有教
《特别狠心特别爱》
十月初,丹桂飘香、秋风送爽,还是暑期过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在这个应季应景的日子里,推荐家长读一本教育专著《特别狠心特别爱》。
沙拉 / 著
索书号:G780/13
馆藏地:梁图总馆成人图书借阅室
作者沙拉本是定居上海的犹太裔亲子教育作家。她起初是一位“中国式妈妈”,秉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原则,把三个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中以建交后,离婚后的沙拉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在受到犹太大婶毫无情面的一番批评后,沙拉梦醒一般,开始践行“爱而有教”的教育理念,不再做“孩奴”,让孩子们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花钱就学会自已挣。在沙拉坚持又严又狠的教育下,她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2个儿子不到三十岁,就成就了世界富豪梦。
“爱而有教”是中华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优良家教信条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中说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狠下心的父母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对孩子藏起流露表面的爱。“棍棒之下出孝子”,一直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语。还有俗语说,“小树不扶,大树不直”,古训向来主张对于儿孙的教育上,强调从小开始严加管教。
而现代不少家庭提倡民主、自由、平等,过犹不及,又走向了极端。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对孩子娇、宠有加,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真是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宠爱之情溢于言表,经常“心肝”、“宝贝”不断,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有些隔辈亲的长者更是对孩子百依百顺、事事满足,甘当孙辈的“电饭煲”、“洗衣机”,哪怕是做出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息。宠爱过头,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百般迁就,一手包办扼杀了孩子的生活能力,封杀了孩子自主生活的权利。长此以往,孩子只有对爱的要求,没有爱的责任感,爱的双向道变成了单行道。
“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句话是沙拉写在图书封面的上的教育感言,也是科学且发人深省的家庭教育箴言。
在书中,沙拉一再强调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不能只是一腔热情,要讲究艺术,学会掌握爱的方式、爱的质量。
沙拉提醒,要做“爱而有教”的父母,学会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人生存教育的精华内容,不是以赚钱为目的教育,而是给孩子付出相匹配报酬的规则。这个报酬,可以换取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后兑现愿望,如梦寐以求的礼物,或是一次旅行等等。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高度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同时让孩子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父母挣的钱懂得珍惜、杜绝浪费。推广“有偿生活机制”,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理财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逐渐养成劳才有获的勤勉习惯,从而明晰一生的方向,羸得未来人生道路的成功。
《特别狠心特别爱》告诉我们,做“爱而有教”的父母要学会“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还要有适当的不满足。“延迟满足”是以色列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孩子理解到这个社会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所有的东西不是唾手而得的。“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不仅如此,“延迟满足”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炼意志,磨炼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而现实中的一些家庭,孩子已经可以自已吃饭了,家长还要一口一口地喂;孩子明明会自己走路了,还要抱在怀里不可……孩子本来是一颗“好苗子”,可惜到头来,“种下的是龙蛋,收上来的即是跳蚤”,把孩子培养成自私自利、不懂关爱、没有责任心和担当、没有承受力和竞争意识的“废才”。只有按着沙拉的教导,真正爱孩子的方式,应学会腾出“一只手”,采取左手赏识、右手逆商的方式,并逐渐由“一只手“过渡到完全放手,最终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会感恩他人的付出,自觉主动地为他人付出。
《特别狠心特别爱》还告诉我们,做“爱而有教”的父母,要懂得“撤退一步”。书中讲述了一个“胡杨树成长”的故事:造林专家总结种植胡杨树的诀窍说,若频繁地给胡杨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会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而适当的控制施肥浇水,胡杨树的根自会拼命向下轧,恨不得把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下泉源中。培育胡杨树的原理和养孩子一样,父母若想要孩子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顶天立地,就不要做永远在孩子的天空盘旋、转悠、不肯撤退的“直升机”式家长,不能过度地给予养分,不能把孩子永远掌控于自已的手掌之中,而是学会放手,适当撤离孩子的生活空间,用长远的眼光鼓励孩子奋力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成长规律和生长空间。让为人父母的我们,走进沙拉老师的著作天地,欣赏并借鉴她的育儿智慧,正确地做到爱而有教!
拟稿 / 灰灰
审核 / 小月、芙蕖、葡萄
发布 / 十二
扫码关注梁图
微信号|wxlxqt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