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
【馆员荐书】《我们生活在南京》:收割机和稻穗
发布时间:2023/10/18   点击:607


收割机和稻穗

《我们生活在南京》

作者:天瑞说符

馆藏地:梁图民丰馆综合阅览室

索书号:I247.59/277:1~2


10月18日,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是世界科幻书迷的一场盛宴。借此机会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精彩的中国科幻:《我们生活在南京》



于无声处听惊雷,个人很喜欢这本从细微处讲故事的作品,原因有二:

大部分作者缺乏宏大体验,《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今古奇书,愚以为曹雪芹真正体验过富贵生活是关键因素。文学说到底是对现实的艺术再加工,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出自己没有见过的事物。因此小说也好,电影也罢,能看到的所有幻想,现实中都有蓝本。作者对自己描绘的世界越是熟悉,文笔就越容易生动,使读者欲罢不能。

复杂的事物是由简单事物组成的,因此治大国如烹小鲜,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对小事情的解读,往往能够推出大道理。比如古人用小木棍在不同时间段阳光投影的长短,能够推算地球的形状和直径。作者如果能将简单事物吃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带给读者的体验反而胜过大而无当的宏观叙事。


《我们生活在南京》便是那种白描开局,渐渐引人入胜的写法。末日开局没有狗,少女单车霰弹枪。作者文笔过硬,在少女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引出了少女乐观坚强的个性,又从老师的死亡回忆中渲染了未来的一丝阴郁,让读者在不禁担心少女未来命运同时又好奇幕后的阴影真面目。

另一条线适时切入,从荒无人烟的末日回到熙熙攘攘的大都市南京,家境寻常少年郎,好奇宝宝无线强。从一个爱好比较冷门无线电,摆弄破旧老电台的少年说起。少年时期特有的热情、懵懂、冲动,在细枝末节的上课睡觉、时间胶囊埋藏中跃然纸上。



其实到此为止,都不太科幻。由于祖父悖论的存在,人们很难想象现代人和未来人交流,甚至做一些事情去改变现在。但作者巧妙地通过末日设置规避了一些矛盾,比如请未来的人帮忙查询当期中奖彩票,因为末日少女压根不知道彩票是什么。虽然如此,本书的种种暗示似乎都在传达着未来可以改变的理念,比如现在埋藏的时间胶囊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让未来的人去挖出。和大多数科幻小说一样,作者并不能给出终极答案,便如同人向往长生却无法长生一样。结局并没有回避某种形式的残酷,和流浪地球相似,在人类命运的挫折中依然告诉所有人,希望是存在的。

-  end  -


拟稿:章百里

审核:小月、芙蕖、葡萄

发布:十二

 扫码关注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