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江苏主要剧种之一,与越剧、黄梅戏并称华东地区三大剧种,被誉为“太湖一枝梅”。
无锡是锡剧的发源地,锡剧在无锡萌芽、衍变和成长,锡剧艺术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与无锡秀丽富饶的地域环境紧密相连,受到无锡丰厚久远的地方文化资源的滋养。
锡剧的流行区域,以无锡为中心,传播到江苏省的苏州、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上海的市区及嘉定、青浦、金山、松江,浙江的嘉兴、湖州,安徽的郎溪、当涂等地区。
锡剧萌芽于清代中期,最早起源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系无锡、常州一带乡间的山歌、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而形成的滩簧,后逐步发展成为摊簧小戏,民国初年进入上海等城市后,发展为同场戏。
先后从宝卷和弹词、京剧和徽剧中引进移植了许多剧目,也上演一些现实题材的时装、清装乡土戏。
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戏改运动后,原来的“说戏师父”说戏演出的“幕表制”改为现代戏剧的“剧本制”,由乡村小戏逐渐发展成为正规的地方剧种,1952年以后统称为锡剧。
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韵味和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表演艺术以小生、花旦为主角、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生、旦、丑行当较为齐全的剧种。
道白为吴侬软语,委婉抒情;音乐唱腔能表现戏剧剧情和细腻动人的人物情感。
簧调是锡剧的基本曲调,以后又创作和改编引进了大陆板、铃铃调、三角板、迷魂调、高拨子、南方调等数十种曲调,属曲牌联结和板式变化的综合性音乐体制,主要伴奏乐器有二胡、琵琶、笛子和打击乐器等。唱腔已形成了以“彬彬腔”、“梅腔”两大流派为主要代表的艺术风格。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锡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这朵艺术奇葩更绚丽夺目。
2008年6月锡剧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名册
姓 名 | 性别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级 别 | 公布日期 |
王建伟 | 男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国五 | 2018年5月16日 |
黄静慧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省四 | 2014年2月25日 |
袁梦娅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一 | 2010年1月15日 |
潘佩琼 | 男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一 | 2010年1月15日 |
潘 华 | 男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一 | 2010年1月15日 |
过之红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三 | 2013年9月10日 |
陈云霞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三 | 2013年9月10日 |
李桂英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三 | 2013年9月10日 |
顾国英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三 | 2013年9月10日 |
谢志英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三 | 2013年9月10日 |
华金瑞 | 男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三 | 2013年9月10日 |
倪艺玲 | 女 | 传统戏剧 | 锡 剧 | 市四 | 2015年6月23日 |
—END—
文化梁溪
传播优秀文化
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