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非遗
文化课堂 | 叶嘉莹:迦陵朗月系南开,一见诗词“误终生”
发布时间:2019/09/19   点击:1436


人们常说: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直到看到她,才明白这句话的真谛。


有这样一位优雅的老人:

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受聘于台湾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她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她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90岁生日时,总理亲自写诗为她祝贺,称赞她心灵纯洁,志向高尚,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近日,94岁的她宣布,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她就是 叶嘉莹


叶嘉莹是谁?

大多数人会觉得陌生

而当你了解了她的一生

一定会肃然起敬


(图为叶嘉莹先生)


平生几度有颜开,

风雨逼人一世来。


1924年夏天,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她3岁识字,6岁诵读《论语》、唐诗宋词。11岁即可为文作诗,17岁考取辅仁大学。


初中时,日军占据北平,她的父亲随国民政府南下,杳无音讯。17岁时,母亲腹中长了一颗肿瘤,最终不幸离世。悲痛欲绝的她写下八首《哭母诗》,字字泣血!


经历了家国破碎,叶嘉莹说:她这一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


1948年,她随丈夫迁居台湾并产下大女儿。刚生完女儿,丈夫就因思想问题入狱,她和幼女也一度被拘。


1976年,她的女儿及女婿因为车祸永远离开了她。年逾半百,又痛失爱女。一瞬间,命运将叶嘉莹彻底击垮。


所幸,她还能在诗歌中得到些许慰藉。


经过这些苦难,她更加觉得,要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书生报国成何计,

难忘诗骚李杜魂。


叶嘉莹从17岁考取辅仁大学,师从国学大师顾随先生学习古典诗词之后,便站上讲台将一生所学悉数顷出。


1954年,她经许世英先生推介进入台湾大学教书。作家席慕蓉就曾不止一次听过叶嘉莹的课,那时候席慕蓉读高中,叶嘉莹去哪讲课,席慕蓉便一路追到哪。


(叶嘉莹与席慕蓉)


1969年,先生离开了多年居住的台湾,定居加拿大,但家乡却依旧是她挥不去的牵挂


1978年,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学校需要教师,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请愿回国教书,自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也不要任何报酬。


1979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叶嘉莹的申请,安排她去北大教书,不久后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


叶嘉莹第一次在南开讲课,教室里坐满人,教室外的阶梯上,也坐满了慕名来听课的学生,窗户上趴着的都是人。


直到2014年,漂泊流离一辈子的叶嘉莹定居南开,此时她已是九十岁高龄。


得知她回国定居的打算,一些海外诗词爱好者与南开大学校方联系,出资为她在南开盖了“迦陵学舍”,名字取自她的号“迦陵”。


(叶嘉莹与“迦陵学舍”)


2016年,92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8年,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



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


叶嘉莹对诗词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少女时期,那时候家庭尚是安稳时,叶家的四合院很大,灰砖红瓦,后院还有个很美的花园,檐下的飞燕,窗前的芍药,廊间的清风,门畔的枝芽......



旧时的女子不许外出读书,这座世外桃源般的院子是叶嘉莹的全部天地,她沉迷于美妙缱绻的古典诗词,尽情漫步于绿水青山,流连忘返。


叶先生说因为自己出生在阴历的七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家人给先生起小名为“荷”,且小时候,母亲常带着年幼的叶嘉莹与弟弟去北京的各个公园观赏荷花,那是先生一生中极为欢乐的时光。


因此,先生对有关荷花、莲花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于是少女时代已经才情显露的她,便仿先人乐府诗创作《拟采莲曲》



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

鼓棹入湖去,微吟自叩舷。
湖云自舒卷,湖水自沦涟。

相望不相即,相思云汉间。

采莲复采莲,莲花何旖旎。

艳质易飘零,常恐秋风起。
采莲复采莲,莲实盈筐筥。

采之欲遗谁,所思云鹤侣。
妾貌如莲花,妾心如莲子。

持赠结郎心,莫教随逝水。